风水与天人合一的关系

风水与天人合一的关系

《易经》、阴阳五行
风水属于术数的一种,是巫术与科学的混合。问题是:全世界其他的文化都有过巫术与科学,为什么只有中国产生了风水?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回顾中国独特的哲学。首屈一指的便是《易经》。
一位日本学者指出:“‘易’是大约五六千年前建立的古代中国的哲学思想或科学,它与从它的阴阳思想中发展出来的五行思想结合在一起,不仅仅运用于占卜,而且是广泛地成为道德、学术、宗教的基石,带来了儒教、道教、方术等的盛行。”①正道出了《易经》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与意义:既具有哲学的思维,又掺进了大量的迷信。不过,此处的讨论目的不在于《易经》的地位和渊源,而是试图列出《易经》对形成风水原理具有决定作用的典型思想,主要有如下四点。
(一)太极与阴阳
《易经》里把两种相对性的象征作为阴阳二元。关于阴阳,从字源上看,历史十分古老。甲骨文中即已见“阳”字,金文中则有“阴”字。金文中还将“阴阳”二字连用,不过那时的“阴阳”只简单地保持着造字时的原始意义。“阳”为日光洒射,“阴”为日光洒射之否定。西周之后,阴阳才开始想象为气,作为专有的哲学术语,最早见于《老子》:“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将阴阳提到“道”的高度,却是《易经》的功劳。《易经》还进一步将阴阳分别用符号表示,一横“-”为阳,两横“–”为阴(这种符号称做爻),“一阴一阳之谓道”、“易有太极,是生两仪”。这两仪便是阴阳,太极则是阴阳二元之前就存在的原初唯一的绝对存在——“混沌”。这种将一切万物生成的开端归结于阴阳二元相结合的思想,也是风水理论最主要的根基。

(二)四象与八卦、六十四卦
《易?系辞上》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图14)就是说太极分而得一阴一阳,此“二”数两倍得“四”,“四”的两倍得“八”。于是,三爻(画)的卦得到八个,就是八卦,或说“小成卦”。这“小成卦”再重叠便得到“大成卦”,即由六画(爻)组成的六十四卦(图15)。每卦皆有自己的名称,编有卦歌,便于记忆,每一个风水先生都必须记得这个卦歌(图16)。
还将八卦、六十四卦与自然界的物象和方位相连。八卦所象征的物象是天、泽、火、雷、风、水、山、地。《说卦传》云:“雷以动之,风以散之,雨以润之,日以烜之,艮以止之,兑以悦之,乾以君之,坤以藏之。”又曰:“动万物者,莫疾乎雷;挠万物者,莫疾乎风;燥万物者,莫炽乎火;说(悦)万物者,莫悦乎泽;润万物者,莫润乎水;终物始物,莫盛乎艮。故水火相及,雷风匪悖,山泽通气,然后能变化,悉成万物。”同理,六十四卦亦对应象征自然界中的物象。
值得注意的是八卦还与方位相对应,且对应的方式有两种,分别称做先天易或先天八卦图与后天易或后天八卦图。先天八卦图又称做伏羲八卦图,后天八卦图又称做文王八卦图。先天八卦图根据《易经?说卦》而来,“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即所谓取自然之象,明亮的南方配“天”乾(嬥),灰暗的北方配“地”坤(嬦),太阳升起的东方配“火”离(嬪),太阳沉没的西方配“水”坎(嬩)。简言之,乾南坤北,离东坎西,震东北兑东南,巽西南艮西北。另外还确定了乾一、兑二、离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的卦数,并据此卦位演变出先天八卦方位图、六十四卦方位图、圆图、卦气图等多种图式(图14、图15、图16、图17)。
可见,先天八卦等是按自然的状态,被创造出来的。与此相对,人们利用自然即所谓“人忤逆自然而生活”,吃熟食、穿衣服、盖房屋等生活状态下成立的八卦图式称做后天八卦。据说这是由周文王开始,周文王之子周公旦完成的,故又称做文王八卦。此时,将卦位改为离南坎北,震东兑西,巽东南艮东北,乾西北坤西南(传统的八卦图,如图14,上为南,下为北,图17已经改为现代表示方法,上为北,下为南)。如何从先天八卦演变为后天八卦,亦有图表示(图18)。
因为后天八卦是关于人生活情形的学说,因此在实际中,多用此卦位,风水学说的基本框架便是后天八卦的卦位,罗盘中的八卦也多用后天八卦。
数、河图、洛书、九星、色彩

(三)数、河图、洛书、九星、色彩
风水中有许多涉及数字及色彩的做法,大都来源于河图、洛书中的数字关系。《易经?系辞》对数字有如下的描述:“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之数五,地之数五,五得位相,各个有合,天之数二十有五,地之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其乃成变化,行鬼神之所以。”还把从1到10的数字,分为奇数、偶数,前者为天,阳,后者为地,阴。为什么如此划分?何新《诸神的起源》一书列有表格解释与推测(表6)。从中,可看出所有的奇数均与天文现象有关,故以天为阳,所有的偶数都与地理现象有关,故称地数。
“各个有合”的意思,即指互相结合。日本学者吉野裕子认为其意思可以理解为将10个数字分作两部分。
于是有1与6,2与7,3与8,4与9,5与10的组合,这些组合都是互为阴阳,得位而合。这五种结合正合“五行”之理。
“五行”的术语及其与数字的关系最早见于《洪范》:“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润下,火炎上,木曲直,金从革,土爰稼墙。”用简表表示如下:
既然1、2、3、4、5与6、7、8、9、10可以互相结合,6、7、8、9、10亦可与五行相配,于是上表即可变成:
于是,便出现了“河图”之数的组合。
关于河图的来源,有多种传说,本章第一节里稍有涉及。此处只谈图式与数字五行的关系。
谈到河图,必然涉及洛书。对于河图、洛书的数字解释,中国哲学里有许多说法,不外以下两大类型。
——郑康成曰:“天地之气各有五,五行次之,一曰水,天数也;二曰火,地数也,三曰木,天数也;四曰金,地数也,五曰土,天数也。”
——杨子太玄曰:“一六为水,二七为火,三八为木,四九为金,五十为土,一与六共宗(范望解释曰居北方),二与七为朋(居南方),三与八成友(居东方),四与九同道(居西方),五与十共守(居中央)。”
这些皆对风水产生了巨大影响。几乎任何一本风水书都引用类似上述的解释,如《五位详明》、《阳宅觉》、《入地眼图说》等风水书籍皆画有河图、洛书及与上述文字一致的说明(图19)。洛书从1到9的数中,奇数配东西南北四个正方向,偶数配于四个角,便成为九星图。关于九星及其与色彩的关系,上节已有讨论,它们也是风水说的一大基础。
五行
(四)五行
构成风水说重大根基的另一思想则是与易理密切相关的五行。我们曾提到,五行最早见于《尚书?洪范》。五行在风水中最广泛的运用便是其相生相克之理。五行金木水火土之间的相生相克关系构成了风水推论吉凶的基本准则。与任何术数一样,风水也将一切事物附会成五行元素之一,然后通过这种相生相克原理判断吉凶。所谓相生顺序就是五行相互产生的次序,即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的次序(图20)。相克指五行相互抑制的次序,即五行按反顺序克制对方,又称做相胜序,正与相生顺序相反: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图21)。五行与方位、数字、色彩、时间、声音、人体器官、人事、天上行星、天干、地支等相配,其相生相克原理便相应地体现于天上人间种种包罗万象的关系之中,引申出诸多的细则(表7)。这种附会,看起来幼稚可笑,却隐含了某种具有深刻意味的思想:宇宙间,万物同理,万物同等,万物间存在着某种互动和制约的关系,所有的现象都是互相关联的。只有意识到,并处理好这种关系,方能昌盛富强。这正是当代生态保护的核心。

阴阳五行法则中,还有一个重要法则对风水说的影响尤为重大,这便是著名的“三合原理”。风水后来发展出来的一个著名流派“三合派”,即以此原理作为其整个学说的支柱,以这种“三合原理”作为审理建造阴阳宅的最高原则。
三合原理,是根据自然界事物发展规律总结出的一套理论。具体做法:将自然界事物的开始、壮大、消亡这三个基本次序简化称做生、旺、墓三个字,或三个阶段。早在《淮南子》中便有关于三合的记载和定义:
水申生,子旺,辰死,三辰(三支)皆水。
火寅生,午旺,戌死,三辰皆火。
木亥生,卯旺,死未,三辰皆木。
金巳生,酉旺,丑死,三辰皆金。
土午生,戌旺,寅死,三辰皆土。
此段话后来被广泛地运用于风水,且构成风水中最神秘和晦涩的原理之一。笔者初读风水书籍时,曾对之百思不得其解。后来读到日本学者吉野裕子《易经与祭祀》一书,其中举了一个季节的例子来解释“三合之理”,才终于明白。例如“水气”,在季节上说,是“冬”季,属于十月、十一月、十二月,即亥、子、丑三个月,此时的生、墓、旺便对应为:亥的十月为“生”,子的十一月为“旺”,丑的十二月为“墓”。但是,对应三合原理考察:“冬”的“水气”并不止限于亥、子、丑的十至十二月这三个月。因为“冬”或“水”气的萌芽实际早已出现于申月(阴历七月),在仲冬的子月(十一月)得以壮盛,而到了辰月(阴历三月)才逐渐走向结束,于是申、子、辰三支,便应是水气的生、旺、墓,三支合而为一色水气,这便是“水申生,子旺,辰死,三辰(三支)皆水”的一个实例。依此类推,可用图表示(图22)。
天人合一
二、天人合一
古代中国还有一个重要思想,渗透到中国社会的每一个阶层,也成为风水说的指导方针。这便是著名的天人感应、天人合一说。这些讨论曾散见于先秦诸子的著作之中。汉代神学化了的儒家董仲舒将之系统化,主要表现在其名著《春秋繁露》①一书中,兹总结如下。
(一)天人感应论
“天者,万物之祖,无天而生,未之有也,独阳不生,独阴不生,阴阳与天地参,然后生。”天是一个完备的、有人格意志的天,为万物之祖,百神之大君,并且有人的感情,有喜怒哀乐,亦具有五行的属性,对应着春夏秋冬四季:“天有十端,十端而止已。天为一端,地为一端,阴为一端,阳为一端,火为一端,金为一端,木为一端,水为一端,土为一端,人为一端,凡十端而毕,天之数也。”又说:“天地之气,合而为一,分为阴阳,判为四时,列为五行。”①因此,董仲舒认为天生万物是为人,而天生人后,还生义和利,义养人心,利养人身。天和人类社会具有密切关系。天通过谴告,有步骤地管理着人类社会。因此,帝王应该善于把握“天意”:“夫王者不可以不知天。……天意难见也,其道难理,是故明阳阴出入空虚之处,所以观天之志。辨五行之本末顺逆大小广狭,所以观天道也。”②就是说阴阳五行(“天”)与王道政治(“人”)互相对应,且彼此影响。
(二)天人合一,以类合一
人是天派生的,故天人属同一类。天是人的曾祖父,人的形体是化天数而成的。因此,天有四时,人有四肢,天有五行,人有五脏,天有三百六十五天,人有三百六十五小节(实际人只有二百零六),一年有十二月,人有十二个大骨节:“人有三百六十节,偶天之数也。形体骨肉,偶地之厚也。上有耳目聪明,日月之象也。体有空窍理脉,川谷之象也。心有哀乐喜怒,神气之类也。……人之身,首员,象天容也。发,象星辰也。耳目戾戾,象日月也。……小节三百六十六,副日数也。大节十二分,副月数也。内在五脏,副五行数也。外有四肢,副四时数也,乍视乍瞑,副昼夜也。乍刚乍柔,副冬夏也。乍乐乍哀,副阴阳也。”③如此说法,今天看来荒谬且幼稚可笑,但是,把天人视为同一体,不仅有物质、自然上的相连,同时还有精神情感上的相通,对中国文化产生深远影响。有些说法也具有某种合理之处,如认为:“天将阴雨,人之病故为之先动,是阴阳应而起也。……阴阳之气因可以类相损益也。”将天气与人的情绪和健康联系起来,也是今天许多环境学家在讨论气候变化时,所关心的议题之一。

风水的最终目标,正在于通过建筑的处理,达到上述的天人感应和天人合一,使人的生活顺乎天意,从而,生活在和谐美满的环境之中。
总之,中国的巫术、礼制、哲学、科学、美学乃至宗教都有着与风水观念相一致的动机、情感、根基和价值观。风水深深扎根于中国文化的沃土之中。中国古代种种用于预测未来并保证吉昌的巫术手法,中国古代占星术、天文、历法、地理学发展出来的使用知识,《易经》、《尚书》等中国文化经典中所蕴涵的阴阳五行思想,都对风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构成风水学说的框架,使风水成为某种介于巫术、科学、哲学之间的艺术。随之,巫术、科学、哲学的气氛混入房屋建造的活动之中,赋予中国传统建筑多重面目和意趣。这一切又与中国民间生活相互交织,在中国社会的各阶层持久不衰,一直至今。

发表评论